「别人很正常,为何我的孩子会这样?」忍泪看完纪录片,重新认识
陈姵洁育有一子传胜,常大方分享,她陪伴儿子历经发展迟缓、川崎症、高功能自闭症,在《谢谢你是我的孩子》纪录片首映上,呼吁家长不能再有「大只鸡慢啼」的观念,把握早疗黄金治疗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。陈姵洁靠着不放弃的妈妈力,运用家中物品製成教具,帮助孩子复健,因缘际会下成为手作艺术创作师,「孩子让我重新找到梦想,也让我成为一位万能的妈妈。期待你我都能多多留意身边小宝贝,每个阶段发展状态。」
在首映会上,陈姵洁分享早疗心得时不禁落泪,孩子也立刻献上爱的抱抱,告诉妈妈「我爱你」,让现场观众为之动容。
另一位纪录片主角小熊,6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多囊性脑质软化症,趴卧、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,每个阶段都必须循序渐学习,经过早疗后已大为进步。钟欣颖(小熊妈)曾说:「希望所有慢飞天使的家长不要放弃,永远要怀抱着希望。」小熊爸也分享:「孩子是我的生命导师,从小熊身上我学到耐心、细心,因为照顾他时,每个动作都需要分解再分解,一步步才能学会拿碗吃饭…」。
纪录片首映当天有许多BabyHome会员受邀,带着孩子一起来了解慢飞天使的故事。
会员林小姐表示藉由这部纪录片,看到两个天使家庭对孩子的付出,也唤起了她对孩子期许的本心-健康快乐长大。陈小姐很开心受邀参加活动,另提到社会对天使孩子的友善环境、态度仍需加强。光在BabyHome看了纪录片预告就已深受感动的钟小姐,藉由这次机会更了解3岁以前是早疗的黄金期。王小姐则说BabyHome邀约妈妈欣赏早疗纪录片意义深厚,她也会教导孩子要以同理心去关怀天使孩子。
和陈姵洁同为成员的,因儿子小布「降嘴角肌发育不良」,更能体会纪录片中两位妈妈遇到问题时的无力感,常想「为什幺我的孩子会这样?」、「到底该去哪里寻求帮助」、「会进步吗?」她非常推荐家长欣赏《谢谢你是我的孩子》,并强调千万不要忽略早疗的重要,记得寻求专业帮助。
伊甸基金会《谢谢你是我的孩子》纪录片3/16、3/30 @台北华山光点 二厅,报名请洽
3/30 @台中万代福电影 银厅,报名请洽
4/13、4/20 @高雄电影馆 三楼放映厅,报名请洽